土地資源保護與開發
1996—2008年,江蘇省圍墾開發灘涂180多萬畝,省沿海集團(原省灘涂開發投資有限公司)參與實施圍墾開發面積達130萬畝(其中新圍60余萬畝),占全省的70%以上,取得新圍灘涂土地使用權31.45萬畝。
2009年6月,國務院批準了《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》,江蘇灘涂圍墾上升為國家規劃,成為具有全局意義的國家戰略,為江蘇省沿海地區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。2010年1月7日時任江蘇省省長羅志軍在東臺召開省政府專題常務會,明確難度較大的條子泥、高泥、東沙100萬畝灘涂匡圍工程以省為主實施,探討研究省級圍墾綜合開發試驗區建設,近期先實施條子泥匡圍工程。2011年12月8日,條子泥匡圍一期工程前期工作圓滿完成,舉行了工程開工奠基儀式,標志著江蘇沿海開發重大工程——百萬畝灘涂圍墾正式拉開大幕,也標志著江蘇創建“國家級灘涂綜合開發試驗區”全面啟動。2013年底,條子泥一期匡圍工程基本完成,共計匡圍土地面積10.12萬畝,有效增加了農業、建設、生態用地,為全省穩增長、調結構、促轉型提供了新的空間。
“十三五”以來,省沿海集團策應國家圍填海管控新政策,踐行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理念,主動介入生態治理修復領域,多渠道拓展土地增量資源,實現了從沿海灘涂圍墾向土地資源保護與開發的戰略性轉變。立足打造國內領先的土地資源保護和綜合開發平臺的戰略定位,集團搶抓主業發展的政策疊加機遇,在保護好、開發好現有寶貴土地資源的同時,積極拓展增量資源空間,切實履行為全省提供后備土地資源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使命。
加強已圍墾土地生態保護和修復。按照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空間用途及開發利用條件,有序開展墾區土地集約化利用和重要生態資源保護與修復,推進所屬海北公司7.7萬畝海岸帶濕地生態修復;全力配合鹽城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地,支持設立條子泥市級濕地公園;落實1.14億元生態補償資金,實施生態補償工程,豐富周邊海域海洋生物數量,提升濱海濕地生態環境與景觀價值。
加快存量土地資源價值釋放。因地制宜開展存量土地整治,新增耕地10230畝,儲蓄待整治后備土地資源約3.45萬畝,為現代農業和海洋經濟主業發展提供了資源資本支撐,構建形成了“資源—資產—資本”循環發展模式。
多渠道拓展土地綜合開發利用新空間。搶抓國家海岸帶保護和修復、江蘇省生態河湖行動、全省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、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、鹽堿地治理等有利政策機遇,企地共建推進省內高郵湖、金湖縣域內寶應湖“退圩還湖”項目,拓展土地增量資源獲取渠道;聯合省市資本出資設立土地修復治理專項投資基金,參與化工園區土地修復治理、騰退土地再利用、推進產業化運作建設用地,構建存增量土地資源創造土地增值收益的新模式;與地方政府共同探索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試點項目創建;開展鹽堿地治理、鹽土農業等技術研究實踐,長遠謀劃鹽堿地治理有效路徑。
構建主業運營主體及業務生態鏈。聚集內部資源與資本要素,設立江蘇省沿海土地資源發展有限公司,注冊資本30億元,作為主業重大項目開發投資主體與組織實施總抓手,圍繞生態修復、工業廢地治理、土地綜合整治、鹽堿地治理改良四大領域開展業務布局;圍繞技術研發、項目策劃、規劃設計、建設施工、運營管理、二級開發等關鍵環節系統性逐步構建業務生態鏈,設立專業化公司,構建技術能力體系,培育主業核心競爭力,共同支撐土地保護與開發主業發展。